为做好全市疫情防控期间的医疗服务工作,日前,我市将遂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河东院区划分为“黄码”定点医院,主要针对全市中高风险区域“黄码”患者开展救治工作。
持“黄码”的群众如何就医?定点医院如何管理?带着这些疑问,记者来到“黄码”定点医院进行实地探访。
“两点一线”闭环运输 开展病情分级救治
“送你们一个小礼物,也恭喜你们喜得贵子……”10月4日下午3时,遂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妇产儿中心副主任谢秀超走进一间产房,向产下新生儿的邓欠欠献上了一份纪念品。
回忆起分娩前的转运过程,“速度快”是邓欠欠最直观的感受。“我之前就跟社区报备过,2日晚上10点左右刚有反应就第一时间拨打120,医院这边就派车来接我和家人。”邓欠欠说到,“到达医院后直接进产房做检查,整个过程很快。”
“在接到120调度中心的通知后,我们立即组建应急团队开展工作,并在半个小时之内完成相关检查,做好术前准备。”谢秀超告诉记者,孕妇从封控区转运到进行剖宫产手术,用时仅1个小时。
据介绍,“黄码”定点医院主要划分为妇儿病区、内科病区及外科病区,由医疗救护车从涉疫区域将患者闭环转运至医院,根据患者病情开展相关诊治工作,实现“两点一线”的闭环运输。“普通患者先进行隔离观察,如需开展急诊手术,我们将在第一时间组建工作团队,开辟‘绿色通道’开展救治工作。”谢秀超向记者介绍。
此外,为减少“外溢”风险,“黄码”人员救治工作需全程实现闭环管理。“‘黄码’人员需要单人单间隔离,患者及其陪护人员的生活物资和日常医疗护理将由工作人员上门服务。”遂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副院长赖劲东说道。
120余名专家组团 24小时到岗待命
下午4时,医院三楼的护士站内,感染性疾病科工作人员陈福兵正在为痊愈的患者办理出院手续。陈福兵说,根据安排,医院临时成立了感染性疾病科,大约有15人。
“‘黄码’人员每天需要进行核酸检测,按照相关标准,三到五天后,院内专家会对其进行评估。在达到出院标准后,将上报市上的防控中心,然后再进行统一安排。”谢秀超说。
据介绍,医院共划分三层楼设为“黄码”人员诊治区域,每层楼分设代理主任负责管理辖区科室相关工作。同时,全院工作人员采取6小时轮班工作制,实现24小时到岗待命。
“我们本地工作人员约有30人,前期省内其他市州增派了90位医务人员前来支援,分别来自儿科、妇产科、急诊科、重症医学科等10多个专业,与我们一起开展治疗工作,总共有120余人。”赖劲东说道,医院根据院区布局和功能的不同,分设内围、外围工作,全方位增强医院“硬核”实力。 (实习记者 刘文诗 全媒体记者 黄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