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日召开的遂宁市委工作会议上,存量土地处置进度首次被纳入遂宁重要经济指标“红灰榜”,同步与建设用地规划指标、土地报征审核(审批)等挂钩,实行定期调度、季度督查、考核排位。这一动作背后体现了遂宁市对节约集约用地的高度重视。
遂宁,幅员面积在全省各市(州)中排名倒数第二。然而,耕地保有量与幅员面积占比在全省顺数第三,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与耕地保有量占比居全省第二,产业发展用地供需矛盾突出。
聚焦土地资源紧缺的现实情况,近年来,遂宁将优先开发建设存量土地作为主要方向,加快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低效工业用地盘活利用,通过推进工业用地“标准地”改革、探索低效工业用地认定标准等,多措并举推动节约集约用地。今年以来,遂宁共依法处置批而未供土地9250亩,处置闲置土地41宗1606亩。
创新用地模式
推进工业用地“标准地”改革
8月中旬,位于遂宁高新区的欧邦生物制药产业项目建设已进入厂房内部装饰装修阶段。“从拿地开工到主体封顶,只用了5个月时间,项目推进速度可以用‘火速’来形容。”对于项目建设进度,四川欧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冉平很满意。“多亏了‘标准地’改革,让项目建设跑出了‘加速度’。”
2021年5月,四川欧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拿下遂宁高新区的一块“标准地”,回忆起当初竞得土地时的场景,冉平表示十分庆幸。“得益于‘标准地’改革,我们实现了拿地即开工,相较以往,至少为我们节约了一年的时间成本。目前,我们已经开始着手试投产的前期工作,预计正式投产后,年产值可达6亿元。”
“标准地”是指在完成区域评估基础上,带规划建设、经济效益等指标出让的国有建设用地,旨在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提高土地产出效益。
2019年,遂宁创新用地模式,在四川率先探路实施工业用地“标准地”改革,按照“供前定标准、供中进合同、供后强监管、拿地即开工”改革理念,印发《遂宁市工业项目“多标合一”(标准地)改革试点方案》,并将遂宁高新区作为“标准地”改革的“主战场”。
“实行‘标准地’,对企业和政府来说是双赢。”遂宁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对于政府来说,与传统工业用地供应模式相比,工业用地“标准地”改革,通过对用地单位提出“标准”指标约束,强化土地供后的建设、投资、产出水平的监管,能有效避免企业盲目“圈地”,从源头减少低效闲置用地问题产生,提升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对于企业来说,“标准地”自带区域评估为企业节约了大量资金和时间成本,实现了“拿地即开工”。
据统计,2019年以来,遂宁已累计供应“标准地”22宗2043.92亩。
探索认定标准
“腾笼换鸟”盘活低效、闲置土地
在创造条件加快土地供地供应的同时,遂宁还靶向发力推进低效工业用地、闲置土地处置。
低效工业用地,国、省并无明确标准。结合前几年工作实际,遂宁在2020年就已探索出符合遂宁实际的认定标准,在《遂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切实盘活闲置和低效工业用地的通知》文件中进行明确。
据介绍,在2020年认定的基础上,今年遂宁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又印发了文件,再次明确低效工业用地认定标准,将不符合安全生产或环保要求的工业用地、企业处于停产状态1年以上的工业用地等9种情形列为低效工业用地。同时,制定了分类处置方案。
根据认定标准,遂宁确定了一批低效工业用地,并开启了土地资源“腾笼换鸟”模式,通过“十个一批”处置经验盘活存量土地。
“几个月前,这里还是一块闲置低效用地,而如今,这片土地又重焕生机和活力。”看着项目现场一天一个样,四川正迈时代环境科技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忍不住发出感慨。
“该地块因公司营运、涉诉查封等原因长达10年未进行开发。”遂宁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安居区通过统筹协调,采取司法拍卖的方式公开处置资产,国有平台公司主动参与司法竞拍并竞得土地,采取协议收回土地方式纳入土地储备。
2022年5月,按规划设计条件,安居区公开挂牌出让该地块涉及的约50亩土地使用权,四川正迈时代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成功竞得,用于建设资源综合利用项目,计划总投资2.6亿元,预计实现年产值2.5亿元以上,实现年税收约5000万元。
在遂宁,四川正迈时代环境科技有限公司绝非“腾笼换鸟”的个例。数据显示,今年1—7月,遂宁通过转让盘活、协议有偿收回、置换土地等方式,已成功处置盘活低效工业用地616亩、闲置工业用地905亩。
(欧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