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射洪市积极探索县域法治建设有效路径,推进县域依法治理能力和水平不断提升,先后被评为全国治理能力百强县、全国信访工作“三无”县,连续获评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县,成功蝉联“长安杯”。5月13日,四川省全面依法治县示范试点暨示范推动解决法治建设八个具体问题总结推广会在成都召开,射洪市以《坚持高位推动着力终端见效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县域治理现代化》为题作经验交流发言。
5月17日23:35,送走最后一批食客,射洪市太和大道北段某冒菜店店主杨敏走出了店门。回家路上,不时可见穿行在大街小巷中警灯闪烁的巡逻车和“红马甲”“红袖套”巡逻队,这让杨敏的心里十分踏实。“独走夜路心不慌”。杨敏的底气,源于射洪市推进多元治理构建起的“大治安”格局。
夯实平安建设基础
“微”治理构建“大平安”
因租客长期拖欠门面租金,多次沟通未果后,平安社区居民陈本志拨通了“社区110”便民服务手册上的电话。通过社区多次协商,陈大娘的烦心事很快得到解决。
平安社区“社区110”组建于2017年,依托便捷的微信服务平台和“三色马甲”快速机动能力,在承担4个大网格、18个小区的矛盾纠纷调处、治安巡逻、紧急情况处置的同时,将打造“10分钟服务圈”作为对社区居民的庄严承诺。
“我们还整合辖区商家,推出家电维修、开锁、疏通管道、网络维护、室内维修、生活用品代购、车辆维修、代驾、日间照料、家政、订餐、干洗等‘社区110’链接服务。”平安社区党委书记于林告诉记者,(紧转02版)(紧接01版)有197家商户加入“社区110”,真正让群众感受到基层社会治理的“温度”。
近年来,射洪市建设市镇村三级综治中心,常态化开展治安巡防的“红马甲”“红袖套”队伍达5万余人,全市划分为500余个网格,成立市、镇(街道)、村(社区)、村民小组四级调解组织,横向建立医疗纠纷、交通事故、劳动争议等39个行业性专业调委会,最大限度实现矛盾纠纷“分级诊疗”,有效防范化解隐患风险。2017年以来,全市刑事治安案事件年均下降11.2%。
推广“账图模式”
让干部“看账办公”
“‘账图模式’手册能够给大家提供风险防控点、风险预警点。通过预警和防控,进一步规范工作中的盲点,更好地服务广大群众……”5月17日下午,射洪市公安局城南派出所会议室里,所长淳磊对5名新老干警进行“账图模式”业务培训。
淳磊告诉记者,“账图模式”工作以法为根本,在执法责任体系和执法监督体系两大核心背景下,按照依法定责、依责定岗、依岗定人、依法定督四条主线,形成“法治账图”,严格规范民警职能职责。
2021年以来,射洪市公安局运用“账图模式”,倒逼民警自觉学习法律知识,严守法律法规,进一步提高案件办结率和群众满意度。在深化“放管服”改革方面,射洪市公安局梳理下放政务服务事项104项,推出“我为群众办实事”便利措施13项,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全程网办率达100%。
“我们将全市所有机关单位纳入建账范畴,通过将‘法、岗、人、事、责’紧密结合,有效提升全市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和水平。”射洪市委依法治市办副主任陈波介绍道。
截至目前,射洪市84个部门780个职能科(股)室参与“法治账图”创建,梳理职责岗位3446个,绘制法治导图3840张。通过边学、边建、边用、边完善“法治账图”,全市干部队伍的法治意识明显增强,党委依法执政、政府依法行政、社会依法治理的能力水平持续提升。
深化“阳光三问”
“民忧”变“民悦”
连日来,射洪市太乙镇富强村村民谢廷全每天都会到任家沟水库大坝全面改造硬化升级施工现场看看,一看质量怎么样,二看工程进度如何。
2021年12月7日,在太乙镇第二期“阳光问效”活动现场,谢廷全提出了“任家沟水库大坝因洪灾垮塌,需要加固”的问题。日前,该项目已开工建设,预计今年6月完工,将彻底消除任家沟水库的安全隐患。
为切实解决民生突出问题,近年来,射洪市纪委监委构建市级“阳光问廉”、镇级“阳光问效”、村级“阳光问权”的“阳光三问”监督模式,配套组建“问—答—改”工作闭环,创新整改效果“两验收”方法。2020年以来,射洪市共开展“阳光问廉”4场,曝光问题26个,追责问责33人,开展“阳光问效”46场,“阳光问权”388场,推动解决群众关心关注的问题1500余个。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深化‘阳光三问’工作法,结合射洪市‘一颗洪心为民服务’‘一线访廉’‘预约接访’等活动,让更多群众‘急难愁盼’事项得到解决,切实推动基层党风廉政建设走进田间地头、深入群众心头。”射洪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市监委主任戴宇表示。
(全媒体记者 梁惠 实习生 邓雨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