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是经济的命脉。水利兴,则经济兴。
被水利部表彰为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先进集体,安居区成功入选全国河(湖)长制激励县(全省仅1个),被水利厅评为四川省水政工作先进集体、四川省水利工程建设质量与安全监督工作先进集体,被四川省防汛抗旱指挥部表扬为四川省2021年度防汛抗旱先进集体,四川省“十三五”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获优秀等次,获得市委、市政府表彰的遂宁市营商环境优化提升工作先进集体及全市安全生产党政同责先进单位、安全生产目标先进单位、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先进单位、政务服务工作先进集体……回望过去的一年,全市水利系统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中、省、市各项决策部署,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机遇,补短板、强监管,成绩斐然,催人奋进。
□全媒体记者 贺建平
对标竞进
全力推进河湖长制
沿着船山区老池镇涪江河段行走,水面澄碧、农家依河而建,原本成堆的砂石小山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刚刚萌出新芽的草坪。这样的改变,得益于2017年以来,我市创新建立了“河长+警长”工作机制,如今,老池镇涪江河段的河湖面貌和水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老池镇的变化是我市推进河湖长制的一个缩影。2021年,我市以市总河长第1号令印发《2021年遂宁市全面深化河长制工作要点》,明确32项重点工作任务。各级河长共计巡河2.42万余次,发现并整改问题4070个。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2021年,我市水利部门远赴广东省江门市和福建省泉州市考察学习河长制工作先进经验做法,形成提质晋位工作方案。在全省率先探索“行政河长+技术河长+民间河长+警长+检察长”五长共治机制,健全巡河查河治河工作机制,修订完善市级河长制考核办法。其中,市级河长督办、研究解决重点、难点河湖“四乱”问题12次。
此外,遂宁还联合潼南、铜梁启动琼江示范河湖建设,争取到中央专项资金534万元。完成市级河长制平台升级改造,实现省、市河长制信息平台互联互通。完成48条流域面积50平方公里以上河流管理范围划定,完成涪江、郪江、琼江、梓江4条河湖岸线保护与利用规划编制。
节水优先
强化水资源管理
水是万物之母、生存之本、文明之源。去年以来,我市加快转变治水思路和方式,把坚持节水优先、强化水资源管理贯穿于治水的全过程,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各方面,不断提高水安全保障能力,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2021年,我市水利部门进一步严格取用水监管,大力实施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组织开展节水评价,高质量完成年度用水总量统计核算,完成1300余个取水许可证电子化转换工作,全市共核定缴纳水资源税2000余万元。对6户超许可取水户立案查处,处罚金22万元。
通过全面落实《遂宁市节水行动实施方案》,我市水利部门组织新创建市级节水型机关80余个、水利行业节水型机关9个、节水型小区3个、节水型工业企业5个,结合“世界水日”“中国水周”,举办全市水利系统“节约用水知识竞赛”,组织参与“第二届全国节约用水知识大赛”线上答题活动,网上答题人数超过26万人。
在贯彻执行涪江流域水量分配及调度方案方面,我市加强最小下泄流量考核控制断面日常监管,先后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枯水期水资源调度工作的通知》和《关于做好河湖生态流量监测预警相关工作的通知》,配合省水利厅积极开展琼江流域水资源调度现场查勘,编制发布《郪江水资源调度方案》,会同市生态环境局联合编制发布《遂宁市重点河湖生态流量保障实施方案》。深入实施水利行业生态环境问题“五大行动”并开展“回头看”,扎实开展水利行业生态环境问题大排查大整改攻坚行动。
多措并举
灾害防御力持续提升
灾害防御对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群众生产生活稳定有序影响巨大。2021年,遂宁多措并举,全力做好防汛减灾工作。
我市印发了《遂宁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工作规则》,明确“防”“治”“救”职责,做到转隶不漏责、分工不分家,形成工作合力,实现“1+1>2”效果。同时,通过开展汛期安全隐患大排查,全市发现并整改水利行业问题125个,完成17处水毁水利工程修复。防汛期间,我市切实抓好“预报、预警、预演、预案”等工作,汛期发布水情分析与预测21期、水情预警预报21期、山洪风险提示25期、河道风险提示2期、预警短信约32万条。修订《遂宁市防汛抗旱应急预案》和超标准洪水防御预案,开展超标准洪水防御、水库防汛抢险等各种演练532场。在大英县组织开展了全市2021年防汛综合应急演练,进一步提升实战能力。
2021年,全市水利系统召开会商调度会24次,发出防范应对文件17个,派出工作组33组次,处置险情10起,启动四级防汛应急响应3次,下达水库水电站调度令56次,累计转移受威胁群众3285人,成功应对“10·5”涪江有记录以来最大秋汛。依托“1+6”防汛救灾体系,遂宁成功应对8次区域性暴雨和2次涪江超警洪水,防汛减灾连续8年实现“零死亡”。
民生导向
稳步建设民生水利工程
蓬船灌区工程白鹤林水库枢纽主体工程基本完工,累计完成投资30.05亿元,占项目总投资的81.90%。萝卜园水库枢纽已完成竣工验收工作,毗河一期供水工程已完成通水验收;武引二期(射洪灌区)计划于2022年6月完工……2021年,遂宁稳步推进“6+2”骨干水利工程建设,完成年度投资4.78亿元,累计完成投资66.83亿元。同时,全力推进涪江右岸水资源配置工程可研工作,并主动对接潼南区水利局,在可研报告中将潼南区纳入工程受水范围。
2021年,遂宁大力实施水库除险加固、中小河流治理、水土流失治理、灌区续建配套等水利建设,新建整治各类渠道32公里,新建堤防16.50公里、加固堤防12.96公里,完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114.08平方公里,完成107.58万亩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切实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通过加大各级水利发展资金统筹整合力度,积极推动射洪市桃花村、大英县土门垭村等乡村振兴精品村、示范村建设。
去年,遂宁水利部门制定《加强农村水利基层服务与建设管理工作方案》及《2021年度加强农村水利基层服务与建设管理工作任务清单》,全面完成安居区白马镇青峰村、清凉寺村水利“服务、建设与管理”补短试点工作;开工建设11处农村供水工程,解决和改善13.77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自来水普及率达85.13%,综合水费收缴率达到98.41%,指导安居区、蓬溪县成功争创第一批省级乡村水务试点县;完成166座水库安全鉴定工作,全市10座病险水库列入2022年中省资金补助实施计划。
统筹兼顾
强化行业监管服务
涉水权益是人民群众的基本权益。2021年,我市水利系统进一步强化政务服务。推进“一网通办”,实现依申请政务服务事项承诺提速率达69.95%,办理提速率达65.61%,办件时限均压缩至5个工作日内,提前办结率100%;修订《遂宁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流程图》,合并涉水事项审批环节2个。全年统筹开展26项监管工作,发现问题339个,督促责任单位逐项整改到位。制止水事违法行为45起,立案查处25起,行政罚款174.68万元。
遂宁还在全省首创巡查事项五要素“清单化”,反馈问题四主体“格式化”,整改复查三责任“常态化”工作模式。开展水利工程施工现场检查29次,核备资料9567份,质量监督检测4次,专项培训5次,运用“两书一函”做好监督工作“后半篇”文章。并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精简优化水土保持方案审批程序,积极推进水土保持方案“容缺预审”和水土保持区域评估工作,实现对在建生产建设项目监督检查全覆盖,全年收缴水土保持补偿费2119.66万元,再创历史新高。
2021年,遂宁水利在“遂宁市公共信用信息管理平台”同步推送市场主体信用信息91条,完成遂宁市守信红名单企业评选信用评价工作,对拒不缴纳水土保持费而受到行政处罚的遂宁市天友国际酒店有限公司,将其列入市场监管黑名单。对2家稽察责任单位进行约谈,向全国水利建设市场信用平台报送不良信息2起。
2022年是“十四五”规划实施的关键之年。全市水利部门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省委十一届十次全会以及市第八次党代会精神,坚持贯彻落实新时代治水方针,统筹抓好水安全、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保障工作,补齐水利工程短板弱项,提升水利行业监管水平,为筑“三城”兴“三都”、加速升腾“成渝之星”提供坚实的水利支撑和保障,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和省第十二次党代会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