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今年,我省评定了首批农村致富带头人,我市15人光荣上榜。这些农村致富带头人都是在农业技术推广、市场发展、产业融合、增收致富等方面起到明显示范带动作用的农村实用型人才,是乡村产业振兴和人才振兴的重要力量,是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一支生力军。即日起,本报推出《增收致富看“头雁”》系列报道,关注这批致富带头人的奋斗历程和致富故事。
春风拂柳,万物复苏。在射洪市金潼乡金马村青脆李基地,满树的李子花青白相间,美得让人心旷神怡。然而,以前的金马村因为交通闭塞,村民生活并不富裕。
2016年,在外打拼十余年的陈丽华决定返乡创业。从出钱帮助村民修路,到留下来发展农业;从单打独斗,到带领家人、朋友共同奋斗,陈丽华让这片曾经荒芜的土地重新充满希望。
□全媒体记者 刘晓
心系家乡
大山女儿走出去又回来
3月1日,记者在一片果树林里见到陈丽华,她正在查看李子树的长势。她说:“目前正是李子树开花的阶段,如果不仔细管护,产量就会减少。”
据陈丽华介绍,1991年,她外出打工,通过努力,从销售员一直干到销售经理,再到副总经理。2002年,她放弃40万元年薪下海经商,经营水利建设项目,通过十几年的打拼,成为了令人羡慕的“企业家”。
一切的转折点就在2016年春节。当时,陈丽华回家乡参加婚礼,看着家乡土地长满荒草,心里很不是滋味。她暗自发誓,一定要为家乡做点什么。当年11月,经过深思熟虑的陈丽华回到家乡。“当时想的是,把家乡建设成一个月月有花、四季有果的农业观光基地。”
要致富,先修路。陈丽华深知家乡贫穷落后的根本点就是没有一条通往外面的水泥路,导致农产品出不去也进不来。于是她投资45万元,在这个杂草丛生、乱石嶙峋的山中开辟出一条路来。
道路通了,可没有致富产业的山村仍然摆脱不了落后的面貌。陈丽华决定流转土地发展现代农业。
发展产业
一心带领村民共同致富
俗话说,隔行如隔山。从老板回归农民,陈丽华直言:“这比做生意难多了”。
为了找到适合本地的产业,她四处考察,去了中江、茂县、成都等地,还把在外经商的妹妹陈丽琼和妹夫文正平也邀请了回来。
通过多次考察学习和农业部门的指导,他们开始思考发展方向。
“金潼乡距离城市较远,山高沟夹,并不适合发展观光农业,而适合做农业产业。”在农业部门的指导下,陈丽华三次到山东考察鲜切芍药和油牡丹产业。
2017年底,陈丽华正式成立四川三生万象农业有限公司,发展集鲜切芍药、油牡丹、丹参及其他中药材为一体的绿色生态农业。现在,他们在产业园内种植葡萄、李树、桃树、西班牙红桔等果树数百亩,种植油牡丹100多亩、芍药花60多亩。同时,他们还在桃树下套种芍药,在李树下套种油牡丹,发展立体农业。
产业的发展带动了当地农民就业,同时也带动周边种植大户种植和销售青脆李,并且每年对农户开展生产技术培训3至5次,提高农户的科学种植和生产技能,增加农民收益。
不仅发展产业带动村民致富,陈丽华还热心公益。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她参与给市民配送生活物资上门服务168小时,个人捐赠口罩、消毒酒精等物资价值共计3万余元。
陈丽华表示:“我们的目标是力争用3到5年时间完成200亩果树采摘区、600余亩油牡丹观赏区、300亩芍药鲜切花示范基地、200亩苗圃的产业发展布局,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