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书记,又来下村哇,快进屋坐。”隔着老远,安居区安居镇护村村村民杨文遂一眼就认出了孙光明,一边叫老伴摆凳子,一边扯着嗓子招呼起来。老人口中的孙书记,就是曾经的护村村第一书记,现任安居区安居镇副镇长的孙光明。
今年3月起,孙光明已不再担任护村村第一书记,但村民们已经叫顺了口:“多亏孙书记,我们村才能有如今这个模样,他自己身体也不方便,但一天都在为我们忙来忙去,从来没有一句怨言。”
“左手先天性缺失,所以从出生开始我就和其他孩子不一样,被贴上了特殊的标签。”谈到自己的经历,孙光明语气平和。但身体的残疾并没有阻止孙光明奋发学习,2015年,他考上公务员,开启了人生崭新的篇章。
2017年,孙光明担任护村村第一书记和安居镇扶贫办主任,成为一名脱贫攻坚战线上的基层干部。“刚接触基层工作,肩头担子很重。”孙光明暗下决心,困难再大也要顶着压力上,一定要在岗位上干出名堂。
为了准确掌握护村村贫困户基本情况,孙光明挨家挨户走访摸实情,通过党员群众代表会、坝坝会了解贫困户的期盼,掌握第一手资料,对全村贫困户的基本情况、致贫原因、思想动态、生活现状及脱贫愿望有了深刻认识。“要致富先修路,不能让基础设施成为村子发展的短板。”孙光明抓住重点,因地制宜制定出了护村村帮扶计划和贫困户帮扶措施并付诸实施。如今,护村村公路修到家门口,产业发展有了苗头,人居环境持续改善,村民们精神面貌也有了大变化。
在当好第一书记带动护村村脱贫致富的同时,孙光明将自己在护村村的工作经验在全镇推广,指导其他贫困村优化帮扶计划,为贫困户更新帮扶措施。2018年,安居镇获得易地搬迁项目,很多村都心存顾虑不敢开展工作,孙光明挺身在前,他一个村一个村地做工作。最终,全镇92户贫困户住房得到了改善。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现在的安居镇,贫困村道路洁净、屋舍俨然,昔日的撂荒地、“光头山”俨然变成了今日的产业地、“金银山”。
“这几年每个月都要下村十天以上,但镇上扶贫工作也很多,下村时间只能靠‘见缝插针’,经常下班回到家都是晚上十一二点。”虽然很辛苦,但是看到护村村村民生活蒸蒸日上,全镇脱贫攻坚工作有力推进,孙光明心里很甜。
今年,孙光明被提拔为安居镇副镇长,对他来说,肩上的担子更沉了些:“工作内容扩充了,还在加紧适应。下一步,我要思考怎么抓好乡村振兴,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确保贫困户脱贫不返贫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全媒体记者李佳雯)